孩子上学上到初三不想上学了,多半是因为父母的预期太高,孩子觉得达不到,信心和学习动力受到打击,所以导致厌学。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,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目标,这样才行。
初三的学生不想上学了怎么办?
1、根据原因解决问题
对待厌学的孩子,家长千万不要急于说教或者强制性起冲突。孩子厌学的可能性也是多方面的,对于厌学的孩子,需要根据他们产生厌学的原因来区别对待。
2、重视过程不重视成绩
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分数,只看名次,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身心疲劳状态,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,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心理。因此,家长需要重视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,而不是学习成绩。只要孩子学习努力,那么结果就不会差。
3、给孩子一定的权利
充分尊重孩子在家里的地位,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支配,例如让孩子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一些课外书籍或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。也就是说不要让孩子对作业产生畏惧感,帮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。不要急于求成,慢慢引导孩子。
4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
孩子由于缺乏自信,怀疑个人的能力、智力水平,在困难面前畏手畏脚,无法发挥自己本该有的水平。如果学生充满自信,在困难面前不气馁,经得起失败的打击和挫折,才能在学习中使自己的能力、水平得到正常发挥。
初三的学生不想上学的原因:
1、超前学习
中国的父母恰恰喜欢过早地要求孩子进行超龄学习,譬如要求婴幼儿背诵唐诗宋词,要求小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,过早要求孩子进校读书等等。如果这些要求具有“强制性”色彩,就会导致最早的厌学。
2、惩罚性认同
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和焦虑,他们发现孩子成绩下滑时,不是保持耐心及宽容心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,而是采取粗暴的、否定性的教育方式施加压力,譬如骂孩子“笨”、“没出息”等等。这些情绪化的惩罚,让孩子内心的“自我图像”受到毁损,孩子的行为也就逐步倾向于去认同这个“被父母毁损”的自我图像,从而表现为厌学或放弃学业。
3、缺少关爱
有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原因,缺少父母的关爱、教育,放任自流,没有正确方向的引导,性格孤僻,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,从而产生厌学心理。